“诗家董”今年开业90周年。当谈到“诗家董”百货公司时,不仅仅是谈论一个商业实体,而是在提及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象征。从其创始人董俊竞老先生在1923年创业开始,到如今乌节路上矗立的现代化Tangs大楼,这个品牌不仅是新加坡零售业的一部分,更是城市生活中的一部重要组成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“诗家董”见证了新加坡的变迁,同时也承载了无数个人的回忆和故事。
小时候,我常常跟随邻居的孩子四处逛。有一次我们去了乌节路,那里的建筑中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“诗家董”百货公司(C.K. Tang)。
当时的“诗家董”是一座五层高的中式建筑。我之前只在寺庙见过这种风格的建筑,所以对它的印象非常深刻。它有着独特的绿瓦屋顶,屋角轻轻倾斜并向上翘起,设计仿照了中国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。小时候的我从未想过,这座建筑竟然是一家百货公司。
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,我还在读小学。作为一个来自乡村的孩子,我当时并不了解这种建筑物的主人董俊竞老先生是如何白手起家,在百货业中取得了显赫地位。更不用说这样一座中式设计的百货公司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了。
在中学的学校假期,我去了“诗家董”百货公司隔壁的“幸运大厦”(Lucky Plaza)当咖啡仔,每天工资5元,包含一顿午餐。
每天上班路过“诗家董”,但从未进去过,因为我觉得那里的东西都贵得买不起。百货公司在星期天不营业,这让我很好奇。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老板是虔诚的基督教徒,星期天要自行休息,让自己和员工有机会去教堂做礼拜(这个星期天休息的规矩在1994年打破)。
当咖啡仔的那段时光,除了遭遇白眼,难忘的是一场倾盆大雨和淹水的乌节路。每年12月,东北季风来临,新加坡进入雨季,很多地方都会淹水。我在乡村长大,经历过外婆位于(Lorong Chuan)的家的猪寮因为河水泛滥而被冲走的情况。
那年的一场大雨导致乌节路交通瘫痪,我无法搭乘巴士回家。我选择从(Scotts Road)往纽顿圈(Newton Circus)方向走,但越走水位越深,从膝盖深到胸部深。走到现在喜来登酒店(Sheraton Towers Singapore,当时酒店尚未盖建)那段路时,整排洋房都被水淹没,一片汪洋。纽顿圈的大水沟也被淹盖,幸好我没有被湍急的水流冲走。
十多岁的我艰难地走到大巴窑,决定去阿姨家而非继续向罗弄泉方向前进。在阿姨家打电话给妈妈(当时是打到隔壁邻居家),才知道她焦急不安,非常担心我。
这段经历成为我当咖啡仔时期难忘的回忆,每次经过纽顿圈,都会让我想起40多年前的那些事。
与“诗家董”的缘分
关于“诗家董”百货公司,从《波希米亚》杂志到《联合晚报》,由于我负责副刊内容,长期与“诗家董”有工作上的联系。每年我都会受邀参加百货公司的常年圣诞晚宴,并且出席所有新品发布会。现在这座新百货公司大楼已经营业多年,但我还记得在1988年,我见证了“诗家董”在隔壁的喜阁购物中心(现在的史格士广场 — Scotts Square)开设了更具潮流感的Tangs Studio。三年后,Tangs Studio在义安城的三楼开设了第二家分店,我也参加了开幕礼。由于老板是基督徒,当时还有一个祷告仪式,尽管大雨纷飞。
提到“诗家董”百货公司,自然会让人想起董俊竞老先生(他已于2000年9月3日去世,享耆寿98岁)。我记得当年在庆祝“诗家董”80周年(如果没有记错)时,收到了一件特别的纪念品 — — 一个锡制箱子。
这个锡制箱子对“诗家董”的意义非同寻常,因为它标志着董老先生的起步。他的家乡是汕头,那里以制作抽纱刺绣而闻名。1923年,当时他只有22岁,他筹备了价值约2000龙元(当时的中国货币单位)的刺绣针线等货品,独自来到了南洋这个陌生的地方。起初,他几乎要露宿街头,但幸好一位教堂负责人出手相助,让他能够在教堂住下来。他带着那只锡制箱子,乘坐人力车在东陵路(Tanglin Road)和荷兰路(Holland Road)一带叫卖货品。他勤奋刻苦,加上他所卖的货品价格适中而质量优良,生意很快就蒸蒸日上,他也赚了不少钱。
1932年,他在里峇峇利路(River Valley Road)租了一层楼,开始有了自己的店铺,这标志着“诗家董”百货王国的开端。
1939年,董俊竞老先生以1万多元买下了里峇峇利路上一排七间店屋,以扩展他的业务。这个地方现在称为仰恩大厦(Gainurn Building),仰恩是董老先生父亲的名字。
独特眼光买下乌节路地皮
1958年,董俊竞老先生购买了“诗家董”目前位于乌节路的地皮。当时他的决定被认为是非常大胆的,因为那个时候这个地区并不繁华,对面还有潮州人的“泰山亭”坟场。尽管如此,他并不介意,因为他深信乌节路是一个极好的商业地点。东陵路和荷兰路的居民以及来自柔佛的人们在他看来会经过这里,他相信这个地方总有一天会兴旺起来。
当时,他委托建筑师洪庆龙(Ang Keng Leng,同时是端蒙中学,现在潮州大厦的建筑师),以中国北京故宫为蓝本设计了一座五层楼的建筑。他相信这样的设计会吸引客人的注意。如果翻阅旧照片,可以看到旧“诗家董”建筑有一个类似宝塔的屋顶,上面铺着绿色的瓦片,由大红柱子支撑。
1982年,董俊竞老先生再度扩张业务,“诗家董”建立了董厦(Tang Plaza)。除了百货公司,这里还新增了一座古色古香的酒店 — — 董宫酒店(The Dynasty Hotel)。董宫酒店共33层楼高,设计为宝塔式塔楼,成为乌节路的地标。1995年,酒店改名为万豪酒店(Singapore Marriott Tang Plaza Hotel)。我依然记得旧董宫酒店大厅墙上嵌镶的24幅巨型中国历史故事木雕,如果没有记错,那应该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的杰作。
1982年的这一时期,“诗家董”的英文名字也从C.K. Tang直接改为Tangs。新的Tangs大楼有5层楼高,比旧的百货公司扩建了6倍。在这个时期,“诗家董”引领着时代潮流,产品更加多样化,生意越来越兴旺。我至今还记得“诗家董”的标语 — — “All The Best Under One Roof”。
1987年,董老先生退休,将“诗家董”的业务全权交由儿子打理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每当我到“诗家董”购物,都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。我依然记得当年在“诗家董”公关部工作的那些富有创意的年轻人,包括Gerry Rezel,以及后来在演艺事业上表现出色的陈琼华(Tan Kheng Hua)和陈慧娟(Karen Tan)。时光飞逝,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如何?
后记:
至今,“诗家董”百货公司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构,它更是新加坡城市文化的一部分,是许多人心中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。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到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,以及持久不衰的经营理念,“诗家董”始终如一地服务着社区和顾客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诗家董”不断演变和扩展,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地标和象征。未来,它将继续为新加坡市民和访客带来独特的购物体验,同时保留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。
注:原文刊登在第882期《优1周》。(2022年10月28日出版)
衔接网址:https://www.uweekly.sg/lifestyle/146741